前言:作为一名炉石老玩家(差不多6年了),而且对自己的游戏水平差不多走到头了也不想再提升的懒狗,今天很有分享一下自己游戏观念的冲动。
我是典型间歇性热情选手,常常隔两个月狠狠地玩几天然后彻底扔在一旁,对每日任务和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完全没有动力(12包佣兵包还躺在架子上),但就是这样,游戏胜场也已经超过9000了,最近感觉自己已经是步入老年阶段(不过下午金包开了一张橙卡还是很爽),想要留下一些自己的心得给新人玩家(如果这游戏还有新人的话)。说是心得其实也就是自己的胡言乱语,大家看个乐呵,有问题欢迎交流。
- 炉石的匹配机制
自炉石传说问世以来,游戏是否在通过操控匹配机制来平衡玩家的胜率始终是个未解之谜,我想在公布它的代码前应该很难有个定论,但是,不论你是否支持匹配机制**控的观点,有一件事大家应该是可以达成共识的:匹配机制对每一位玩家是一视同仁的,不存在超级号或者对高氪玩家有特殊照顾的情况,即大家都有上风期和下风期,没有谁永远幸运(不管原因是什么),它或许不随机,但它是公平的。
而关于匹配机制这里浅浅提供两个实验方法(我是懒狗不想动),1、在钻五分段或者传说低分段,使用主流卡组连续投降50把,统计优劣势对局比例,之后正常匹配10把,观察是否优势对局数量明显增多,如果明显增加,则符合根据卡组类型匹配人为控制对局胜率的假说,反之则不符合。2、大多数认为匹配机制没有**控的玩家,认为持有另一观点的玩家是因为对局数量较少造成的个人主观感受错误,那么在理论上,玩家游戏的场数越多,对匹配机制的个人看法将会更符合实际的数学模型,体现在统计上结论上则是游戏场数越多的玩家群中,认为匹配机制是随机的占比应该更大(即认为匹配机制未**控),因此将玩家群体分为游戏总胜场数0~1000,1000~3000,3000~5000,5000~7000,7000以上分别统计对匹配机制的看法,就可以反映出大家对匹配机制的看法是否随着场数增加而更倾向与没有**控。(我觉得这一项通过营地投票就可以实现了)
- 炉石是个技术游戏(吗)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应该思考的是,炉石是个什么类型的游戏,毫无疑问是棋牌类,它对反应速度和操作速度地要求不高(某些特定卡组和战棋电表倒转除外),并且双方的信息是不完全公开的,相比围棋象棋等信息公开的棋类游戏,在头像爆炸前是很难直观的看出双方胜负关系的(猪猪牧打超凡除外),这也是游戏吸引玩家的地方,如果双方手牌公开,当你看到对面手上是激活成长古夫滋养的时候,你应该已经骂骂咧咧地删除游戏了。当然这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后文再表。
Ok,对于这样一个非公开信息博弈的棋牌游戏是否是技术游戏,大部分的人答案应该是差不多的:是,但不全是。
在我分享我的观点前,先和大家讨论一个例子,提到棋牌游戏,斗地主是很好的小白鼠,那么它是技术游戏吗?斗地主这是典型的牌够好我一定获胜的游戏,比如我是地主,开局王炸,然后飞机打完了17张手牌,春天了两家农民,或者我是农民,拿着一手牌从头到尾都是要不起然后寄了,比炉石历史上所有的91开对局都更令人绝望,所以斗地主是运气游戏吗?
我认为不是,因为天湖或者天崩的局所有人都会遇到,所有人都会有春天爽局或者被春天坐牢局的时候,那么,只要游戏的场数够多,在胜负的两端这些极端情况的对局应该是相等的,即并不会对我们游戏的整体胜率发生影响。
那么在炉石里也一样,抛开我变脸四回合然后被小鬼踢爆龟壳,和对面变脸四回合被我进化的88干将踢爆的对局,剩下的对局才是技术可以影响的部分,我暂且称呼为牌力接近的对局。
可能部分人看到这就已经觉得难以认同,认为有些人的运气就是天生比别人好一些,就算不多也一定比“我”这个倒霉蛋强的多,那我就从客观数据举个例子。我每次在月初上传说的时候(仅近一年,太远了我也不记得,且不是1号,大概10号左右),在打进传说前(以标准模式为例,狂野的难度与标准还是有差距的),胜率基本都在75%左右(使用的主要套牌,有一些卡组只打3、4局就不玩了),高的时候能达到80%,最低也有65%,(这个月玩德【中间有几把是骷髅法】打到900名的时候是40把胜率77%,现在470名57局胜率70%,等我打到100局左右这个胜率会到胜率可能会降到60%,而排名再高一些场数再多一些胜率就会接近于55%左右(有时候甚至不足50),然后我就会放弃这个月的天梯等下个月再打),当然这个数据不一定准,我也希望大家分享各自的经验,这只是基于我本人的体验,也不敢说一定客观准确。对我来说,运气正常就是70+胜率上传说,60+胜率打到前1000然后稳定在500左右,运气很好就是少有的几次打到前200(不是月结)甚至前50,不过很快都掉了(如数家珍超凡德,法术法,连击贼),运气很差就是60多胜率打上传,然后在传说四位数可以摩擦好几天。
我们起码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在特定分段,技术能够增加20%~30%的对局胜率(其中可能有5%是因为娱乐卡组随着段位提升而变少),而我相信技术越好的玩家这个“特定分段”的范围就越广(驴哥:美服前十外都是猪),可能对于职业选手来说,打进前50甚至前10都像在切豆腐(使用上分卡组而不是练习比赛卡组时),而进入他们的常驻分段时这游戏对他们来说也就是运气游戏了。
那么,这20%~30%的胜率是从哪里来的呢,我的答案是失误率的减少,即在双方牌力接近的情况下,你犯的错误越少,自然你就会赢,如果双方都没有失误,那就只能交给牌序了,根据我过往的观战经验,常年在传说前摩擦的玩家,每一局起码有两个及以上的明显伏笔(从留牌到大局的抉择,不只是场面的处理伏笔),如果玩的不是快攻而是中慢速或者组合技卡组,由于抉择点更多,每一局的伏笔还会更多。同样的,随着对局经验的增加,在水平越高的玩家眼里,这些能被挑出的伏笔就越多。
所以,炉石是不是技术游戏只取决于你对技术游戏的定义,如果你认为技术游戏指的是靠技术可以提升50%甚至更多的胜率,那么炉石就肯定不是技术游戏。但不管怎么样,炉石确实存在技术因素同时也可以通过技术提升从而增加对局胜率。
- 怎么提升技术
注:仅在传说分段以下掌握这些可以足够上分。
- 局外技术:
选择合适的套牌,这里所指的合适并不是选择环境合适的卡组,因为绝大部分的玩家没有判断环境的能力而且在钻石分段环境基本上就是牛鬼蛇神什么都有,如果你醉心于研究环境,最后选定一套卡组却连续碰到几把劣势对局时,你的心态就会崩得稀碎。
所以我建议,选择卡组选择你觉得最有趣而且你最熟悉的T1卡组就好(不容易打生气,而且轻松打败不以上分为目的娱乐玩家),除非打起来发现劣势对局实在太多,寸步难行,否则我不建议更换卡组,因为频繁更换卡组容易使得道心不稳(老子一换卡组就抓不到了,**匹配系统针对我)。就我个人而言,我基本上不会更换卡组(心疼尘而且懒),而且大部分游戏版本下,T1卡组面对劣势对局也能有不俗得胜率(德近十场对抗小鬼术胜率50%),不要轻易换卡组,不要轻易放弃。至于具体的卡组选择,我的建议是抄日报或者主播,反正我是这么干的(这个月我自己组的牧师被暴打,还是抄的卡组香),然后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看情况修改就好。
- 局内技术:
由于不同卡组的制胜方式不同,需要思考的内容就有所不同,铺场型卡组要考虑场面投入和资源的续航,而组合技卡组要考虑回合数和斩杀线。具体到每一套牌每一回合的操作,碍于篇幅也不可能细致地展开(我也不配),这里只做一些个人对句思路的分享。
首先、起手留牌不要犯相同的错误,这是我认为最直观影响胜率的一步,也是最容易自我进步的一步,它要求你对于对局制胜点的理解到位,同时你也很容易在失败后改正,每次对局结束后想一想这一局你留下的起手手牌是不是帮你赢下的关键,有没有更好的手牌,有哪些看起来有用但实际上很卡手的牌(比如对阵小鬼术的海星)。
其次、对自己的套牌要做到非常了解,具体表现在你在每个回合都要思考当下最需要的是牌库里的哪一张牌或者这个对局需要哪一张牌取胜,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游戏策略是靠场面交换取胜还是卖血过牌找关键卡,这一点需要通过增加对局经验来提升。
最后、了解对方卡组的弱点和大致构筑,劣势拼优势稳,以大帝德为例,在劣势对局对抗小鬼术时,要知道对方的直伤非常有限,通常只有恶魔来袭的6点,卡手时手上多半是拉法姆或者大帝,铺场能力和过牌能力非常强而返场能力极弱,所以要适当卖血一波返场,如果一直被动的进行资源交换,就会跟不上他的节奏最后慢性死亡。而在优势对局对抗40萨的时候,要知道对方的赢点是要么破坏你的组件,要么雪落神控晕,而他的弱点是过牌、硬解和回复很弱,没有场面BUFF能力和直伤能力,那么对局的要点就是避开这些可能被翻盘的地方,将格子控制在6个甚至5个,同时不要贪大帝斩杀,该打就打,对局进入中后期对方会自然而然资源枯竭被平推。
最后的最后、所有的对局策略都是经过大量的实战培养的,多打多练才是王道,在有了基本的对局思路之后,防什么牌,什么时候防,构筑如何微调这些事情自然而然就学掌握了。
而且,由于炉石对局过程中双方信息的不公开性和卡牌本身的随机性(发现牌和抽牌等),有时候最优解反而导致你输掉了对局,或者用错误的打法却因为运气好取得了胜利,前者会让你动摇,后者会让你在长期的游戏中降低胜率,因此,要客观的看待每场对局,炉石上分比的是几十把甚至几百把的胜率,而不是某一手的胜负,只要做到每一局游戏尽量避免失误,学会不把胜负总是寄托在低随机事件,就已经胜过90%的玩家了。
Ok,花了3个小时写到这,我已经十分确信,这几天突发的游戏热情就是因为想要写一点啥,秉着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才兢兢业业的打了几十把。现在又进入贤者阶段了,十分怀念上了传说高兴一下午的那天,不过现在自己构筑卡组也依然是很棒的体验(主要是在收藏界面组卡比较爽,一顿脑测完出来被德鲁伊暴打并不是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