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在拼多多上刷到个这样的神奇物品:
它明面上是「天官赐福贴」,本应是贴门上,所谓“镇宅辟邪“的东西。但其最大卖点,又是「隐形」「几乎看不清」。
讨吉利又看不见,这特征和其他祈福道具可谓大相径庭。但这贴纸销量却并不差劲,反而在同品类里遥遥领先。
要是稍微了解下就发现,它的存在可不容小觑。
甚至可以说,成了当下国内邻里魔法战争中的杀手锏之一。
所谓邻里间的魔法战争,是风水的战争,也是玄学的战争。它没有“噪音战”那般残暴血腥,但其中却暗流涌动,满是阴谋诡计。
在许多人看不到的地方里,不少邻居之间正在进行着魔法对轰。
1
邻里间的魔法战争,其实在不久前的春节期迎来一波小高潮。
春节前夕,一些类似的求助帖就在网上开始增多:邻居贴了这样的春联,我该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这种帖子内的情况差不多有三:邻居家春联更大、邻居家春联占了自家的墙面、邻居家春联压在我家春联上了。
对于不信风水玄学的人来说,这些情况可能没什么值得在意的。但对于信者来说,却十分值得担忧,因为自家的运势被压了一头,所以不得不想办法应对,比如整个更大的换上。
由此,也可以引出国内邻里魔法战争诞生的根源:
在许多人相信的风水概念中,邻里之间的气运会相互影响,尤其是「对门」。即所谓“两门相对,必有一退,二相门冲,必一有凶”。
正如“镜子不能对门”一样,有一部分人就对类似的概念相当在意。
只不过在两户邻近的人家中,若是只有一方对此介怀,那便能平安无事。但如果两边都信,战争序幕便悄然降临。
其中最常见的场景是这样:
两门相对,其中一户人家,在门上贴了祈福辟邪的东西,或是想用道具化解“门门相对”造成的影响。但作为对门的那家见了,马上心中警铃大响。
网络上有着大量类似的求助帖。邻居在门口有所动作,作为对门的自己陷入了受制于人的境地,便开始紧急求助如何是好。
无论是石狮子,石头,还是有象征意义的草木枝叶。
在风水上“相对”的对门之间,只要一方打破了平衡,马上就会陷入互相猜忌的螺旋。
尽管对方贴的东西,很可能在概念上对其他人家并无影响,本是和平之物,但仍耐不住人们看到后心里还是会有芥蒂。
只不过其中大部分争端,都能通过友好沟通的方式解决,迎来皆大欢喜的结局。
但对于没有选择沟通的人们来说,情况很快会走入下一阶段。
2
猜忌期结束,便是战争的开始。你方唱罢我登场,面对破坏平衡的对户,许多邻居会后手祭出自己的道具。
多数情况下,大家还是保持着“你贴我也贴”的平衡。对门整了什么活,自己也拷贝一份上去,以此对冲。
其他情况里——如果对门的活比较复杂,无法复刻,那也另有破解的方法。例如一些类似于铜钱葫芦的挂件,据称可以化解对门造成的影响。
类似于此的道具,都在购物软件上销量颇高。
但在少部分条件下,人们还是会让战争走向不可调和的地步。而最典型的,便是其中一户祭出「八卦镜」等攻击性武器。
类似于「八卦镜」的道具,据称有驱邪避煞的功效,但却是双刃剑,或许也是因为其“镜”的特质,它被部分人认为会影响对门住户的运势——把邪煞反射给了对户。
根据我对网络帖子的观察,一般只要类似于「八卦镜」的道具登场,邻里关系很快便会急转直下。
有人为此找物业协调,有人暴力拆卸。
比较平和的对应手段,则是“挂个更大的”,或许能让邪煞在两家之间来回反弹。
但反而会陷入“比比谁家镜子更大”的无尽循环。
以此造成的邻里矛盾,在当下其实并不罕见。此类问题,虽说没噪音等物理原因伤害性强,但会造成较大的精神影响。
只不过它们大多都还是诞生于误解而非恶意:
有的户主可能会来自一些有贴符习俗的地区,在这些大家都贴的地区里,每户人家都能和平共处。但到了并不怎么流行这些习俗的地方,小符一贴,对门马上生疑。
这些起疑的对门邻居本身可能不讲究这个,但看久了心里膈应再所难免。此时再上网一查,矛盾马上升级,就迅速进入到了魔法对轰阶段。
当然,聪明的人类最终还是用科技创造了终极破解之法。
3
正如科技能改变现实中的战争,魔法战争也同样因为人类的智慧迎来了革新。
在吵闹与不尽的掰扯中,一种创意性的产品开始诞生,前文提到的「隐形祈福贴」。
正如之前所说,隐形的祈福贴成了邻里纠纷中的杀手锏,甚至还有彻底停息这场危机的实力。
这是因为它独特的设计。
一方面,隐形的祈福贴上写着的都是类似于「天官赐福」的文字,它们大部分都是仅为自家祈福、驱邪的,并无伤害性,只为化解“门门相对造成的对冲”。
另一方面,它近乎隐形轻便,对门住户很难注意到,因此不会轻易拉其他人陷入猜疑链。
许多商家也特意在商品上注明:不影响邻里关系。
所以这场纷争已久的邻里战争,或许真的能靠这种别具特色的量产小商品迎来一段和平期。
当然,还是有更值得提倡的破解方法。
总而言之,对于类似的风水习俗,还是“信则有,不信则无”。
大部分对此讲究的人,其实都并非深信于此,只是为了增加一份心理慰藉。被逼着“反击”的人们,也不过是单纯想保自家平安。
如果能做到互相理解和尊重,最好的魔法其实还是沟通。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游戏研究社”(ID:yysaag),已获得转载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