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斑隆洛MTGso民间汉化的一些个人建议
8月1日
点火101 回复77
万智牌
本文为作者原创内容,未经作者本人和营地同意不得转载

营地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Sirius Wolf。

在看了斑隆洛系列由MTGso聘请专业人士为大家提供的中文翻译之后,我在感激MTGso为简中万智牌做出的贡献、感慨社区力量之余,感觉现有的译文仍有相当的提升空间,因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梳理,希望对此后简体中文民间翻译的工作有所帮助。

我个人从事翻译工作7年,其中作为专业翻译全职工作4年;万智牌于鞑契系列入坑,牌龄10年。在专业工作之余,我也参与过一些民间翻译项目(主要是龙与地下城的规则汉化)。我并不喜欢对用爱发电的爱好者项目提出意见(除了指出硬性错误),但既然MTGso的公告中称是聘请来的翻译,那么应该不能算在用爱发电的行列中,也就应该要考虑来自牌手社区的意见。

0. 翻译的目的

有学术背景的翻译工作者对这点肯定不会陌生——翻译的策略会受到翻译的目的和目标受众影响。举例来说,同样是《三国演义》某个片段的英译,用于学术研究的译本,和作为通俗读物的译本,和用在中英教材中的译本,一定会有很大的区别。

游戏翻译的目的通常很明确,目标受众就是玩家,而目的就是让玩家尽可能享受游戏,但是对万智牌简中民间翻译这个项目来说,却没有这么简单。我认为,和万智牌官方翻译不同,万智牌简中民间翻译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在创作一个独立游玩的本地化“产品”,而是作为便于理解的参考,方便中文牌手使用英文牌张进行游戏。

这就意味着,相比于表现中文独特的美感和译者的风采,更重要的是让译文尽可能能和原文对得上号。

或者再说得直白一点——译者需要克制自己炫技的欲望,更加忠实于原文和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避免无谓的标新立异。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机械地去直译所有牌张,对于难以直译的牌名比如双关牌名,肯定需要更巧妙的处理,但在直译不会产生任何问题的情况下,往往是直译更好。而且直译也不是不能兼具美感和译者的风采,即使都是直译,在具体的选词上也能看出译者的水平)

这也是我对本系列MTGso翻译的主要批评了。有许多问题的根源都来自这一点,下面将举例分析:

1. 准确性问题 - 在译文中出现不存在于原文的内容

相信很多人对照这张牌的中英文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疑问:这个“勇”字是从哪来的?Flower, Foot, Sword, Master, 哪怕把词全拆了,都找不到“勇”字在哪啊。是因为英武这个异能跟勇行相似,所以从勇行那里借了个字过来,体现这个生物有这样的异能么?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

2. 风格问题 - 蛇足

这一点和上一点十分类似,但是是从牌面提炼出了某个词(通常是生物类别),加在了牌名中,让牌名有了比英文更多的内容。这点在翻译技法上叫做增译,是非常常用的技法,但是个人认为在这里并不适用。举例而言:

Jackdaw Savior这张牌中的Savior对应的译文是“救护僧”,其中“僧”这个字应该来自于生物类别中的“Cleric(僧侣)”。先不论Cleric翻译成僧侣这个古早的译名是否合适,单独把“僧”这个字拎出来,大多数人想到的还是东方的和尚,更接近于英语的Monk这个词(万智牌中的“**僧”),这样一来对牌张整体的意境就产生了破坏。总而言之,对于牌名来说,将生物类别无故增译是非常画蛇添足的行为,直接译成“救护者”或者“救星”之类的词就可以了。

而且还不止一张牌有这个问题,其它类别中有cleric的牌,名字也被加上了“僧”字。

另外,蛇足的译文还容易和后续的翻译起冲突,引发更多问题。举个万智牌自己的例子,在龙命殊途系列中,五个龙王首次登场,简中翻译为他们的名字增译了“龙王”二字,比如Atarka, World Render被译成了灭世龙王安塔卡。然而在下一个系列中,五个龙王分别有了名字中带有“Dragonlord”的新牌张,比如Dragonlord Atarka, 中文只能译成龙王安塔卡。这就导致五组英文牌名区别度相当高的牌,到了中文却出现了混淆的可能。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这样的做法更加应该避免了。

除此之外,还有下列几个较为明显的问题:

3. 可读性问题 - 异能过于拗口

本系列的大半异能都有这个问题。Offspring - 繁生,Valiant - 英武,这两个译名一个相当生僻,另一个在全是小动物的系列里,怎么听都像“鹦鹉”。这两个关键词的翻译都有大量推敲的空间。

不过个人最不满意的还是“礼赠”这一系列异能的处理。

我可以理解选择“礼赠”的用意——英语中gift既可以做名词也可以做动词,而汉语的礼赠非常勉强地可以满足这个要求。但是整个异能的解释读起来也太拗口了!你可以应诺礼赠一位对手?如果已应诺礼赠?“礼赠”本身就是一个较为书面的词了,而“应诺”更是鲜少使用,这两个书面词叠在一起,显著增加了理解成本。恐怕对于一个高中英语水平的玩家来说,他看英文都理解完了,看这个译文还得绕半天。

所以为什么不能用更常用,更方便理解的词呢?毕竟如前文所说,这个项目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便于理解啊。

(此外,我不觉得这里表示数量的冠词"a"是可以省略的部分,既然gift a card是礼赠一张牌,那么gift a tapped fish就必须是礼赠一个已横置的鱼,否则就会破坏规则的一致性和严谨性)

假如我们放弃那些佶屈聱牙的大词,用更常用的字词和表达方式,那么这个异能可以翻译成这样:

送出一个已横置的鱼(你施放此咒语时可以答应向一位对手送出礼物……)

这样是不是好理解多了?

如果说为了字数精炼考虑的话,确实这样的译法多了三个字,但是回到最初的论点上,我们并不是在制作一款产品,这些译文也不会付梓,所以我不认为这是很重要的考量。 而且中文本身平均长度就比英文短,一段话里多三个字的影响微乎其微。

4. 准确性问题 - 误译

这些严重的问题无法归到任何其他类别下,但是原文的意思和译文的意思就是有很大的出入。

比如这张牌,我不认为有任何合理的理由把Charger译成“领战师”。相比之下,“冲锋手”、“冲锋者”等词都是很合理而常用的翻译。而且这张牌的牌面效果也显示,这就是个“冲在最前面的家伙”,而不是“引领战事的人”。

同理,这里的“驰援者”也让人觉得莫名其妙。驰援这个词最初的意思跟马有关,而今义主要用于救灾抢险,这里的意境显然不合适。万智牌虽然有把Provisioner翻译成驰援者的先例,但是那张牌至少是骑马了的,而且Provisioner也有翻译成供给人(不倦供给人)的先例。这里无论是异能还是插画,都显然是在表达“供给”这个效果。虽然因为这是个鸟,肯定不能用“人”字,但是稍微转化一下变成“供给员”或者“补给员”就可以了。

这个摇人的法术译名听着像战斗诡计,应该是译者把整张牌的意境理解错了所致。这张牌实际要表达的重点是欢欣雀跃、急切的心情,参考意境文字就可以体会得到——发现了一块光莓田,三只小兔子很开心,赶着来了。

5. 准确性问题 - 双关的处理

这个系列的译文中对双关的处理也未能让人满意。作为一名翻译工作者,我明白双关等幽默往往很难翻译,而且在预览季的翻译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很难有去精心雕琢的余裕。但即使是很低的要求——把译不出来的双关去掉,译对实际的意思即可——也往往未能达成。

两处重要的意思全丢,一个是“风暴”(指这张牌和风暴机制一样都希望你一回合施放大量咒语),一个是“分裂”(指这张牌会创造自己的衍生物)。最后得到的“劈风师”这个名字和牌张完全没有关系,令人不解。这张牌明明不需要译者做任何文章, 直译就恰到好处,为什么非要不选择直译而去炼字,把意思都炼丢了呢?

Haymaker有两个意思,一个是重击(一招制敌的重击),一个是“制作干草的人”。这里虽然两个意思都有,但相比之下,重击才是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毕竟这是个扛着巨镰的战士,而不是什么市民。因此在不考虑译出两层意思的情况下,“重击手拜棱”会更妥当。

这个牌的双关有三层,Nightfisher是翠鸟,然后Night谐音Knight变成了生物类别里的“骑士”,fisher则取捕鱼者的意思,诠释了牌面效果(派出鱼)。这三层意思确实无法面面俱到,但相比之下,“翠鸟”才是最可以割舍的意思(其它两个意思都和牌的具体异能或类别有关),因此译成“夜钓骑士”可能会更妥当;目前的中文译名无法解释为什么这张牌会和鱼有关。

结语

以上就是个人对本次BLB民间汉化的想法了。这次的汉化也有许多值得认可的地方,比如最终印出来的小册子里,异能部分完全没有误译(至少我还没有发现或听说),这就已经比前几个系列的官方汉化要好了。当然这也归功于预览系各位牌手及时的查漏补缺,修复了一些误译的地方。除此之外,有一些汉化的译名也深得我心,比如“百衲旗”,不过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还是指出问题,因此在正文中就没有提及。总而言之,希望这篇文章对此后简体中文民间翻译的工作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对文章中所提及的观点进行讨论或辩驳。

另外,对于MTGso,我也有一条建议:

找个好的审校,并确保使用严谨的翻译流程,让所有译文都经过审校。审校是专业翻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一个足够有经验、足够清醒的审校可以避免上述许多问题,尤其是让译者在下意识想要炫技,而结果不佳时及时扶正。

此外,我很乐意为万智牌的民间汉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如果MTGso官方或者翻译人员希望对文章的内容进一步探讨,或者想要在之后与我合作的话,欢迎通过旅法师营地私信联系我,或者也可以发送邮件至我的邮箱:mofan521@gmail.com。

感谢大家的阅读,祝大家牌运昌隆!

打赏文章
全部评论 77条
按时间排序

还没有评论